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移民? 播报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7-01 10:29:49

高考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视为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试。高考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方向。同时,高考也是一项国家级考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高考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成绩,进而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机制,通过高考能够选拔出具有优秀素质和能力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一个社会公平的机制,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甚至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考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也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试。尽管高考十分公平,但每年仍有不少的人想着钻高考的空子,其中高考移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资料图片)

高考移民主要是由于中国高考制度的分省录取和高校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的。因为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和高校数量不同,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和学校选择,会选择到高校数量较多、录取分数较低的省份进行高考。此外,一些家长也会选择让学生到国外读高中,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升学机会。

事实上,不仅仅是现在,放眼中国历代,都有不少“高考移民”的例子。早在宋代就已出台措施防止“冒籍”,但由于当时版图没有明清两代大,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平衡,因此这一规定并不十分严厉。到了明、清两代就不一样了,国家疆域广阔,士子众多,而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因此对某些地方进行政策性倾斜是必要的。列如邓云乡在《清代八股文》中介绍:“举人各省均有定案。一般只一百几十或零几名,文化发达的省份和文化较差的边远省份,在考试难易上大不相同,在程度上也不大一样。像江南江宁试场(即贡院)、 浙江杭州等试场,都一万多号舍,应试者都过万人……边远省份,参试者少,中试名额亦少。”有些边远省份虽然录取名额少,但参加考试的人也少,而且教育不发达,像江浙一带文风鼎盛地区的士子“冒籍”应考显然比在本省把握大得多。而首都所在的直隶省,得到朝廷的照顾,其录取名额和江、浙同为最多的地区,其本地士子的考试水平不如江浙等省,这也是早期高考移民的例子。

而现在高考移民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主要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高考竞争激烈,如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录取难度大,于是一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就选择到北京等地进行高考。在这些地方,他们的高考分数相对较高,容易重点大学录取。如下面2023年河南和北京的高考一分一段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明显差异。

不同省份间巨大的人口差异和教育资源差异,使得一些考生选择到录取分数线低的地方进行高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升学机会。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异地高考,但有些人就有点不走寻常路了。比如有些人,虽然户籍在好地方,但他们会选择到一些高考分高的地方进行学习,通过不断内卷的方式提高成绩,在回到户籍所在的进行高考,以取得更大优势。无论是选择到其他省份进行高考,还是选择到国外读高中,或者选择到其他地区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都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打下更好的基础。

合法合规是一切的前提。以陕西省的异地高考政策为例:其中就明确规定了要让考生在陕学籍满3年,即从第一学期开始,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注册学籍并连续实际就读3年,按规定完成学业并可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也也要求了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持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等等严格的条例,所以那些想钻空子的人还是早点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参考资料:

/p/44964697

/colleges/bypart

/shan_xi_sheng/dongtai/202110/t20211022_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